首页>新闻中心>我院要闻

“儿福人”

发布时间:2023-01-15 14:33:24 来源:本站 阅读:1283
榆林市儿童福利院:张霞
     党的二十大中提到:“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榆林市儿童福利院的“儿福人”正用至臻、至纯、志坚的意志,身体力行的诠释着二十大精神。
     我是榆林市儿童福利院的一名“儿福人”,在疫情防控中,更加体会到“儿福人”这个集体的大爱与情怀。
     2022年11月14日,榆林市疫情形势突然严重,全市进入封控状态。封控第二天,孩子在家有序学习,开始正常上网课。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第一时间主动下沉到社区防控工作中。何院长知道了我下沉的情况,专门叮嘱:“张霞,在下沉社区时候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做好个人防护,家里有什么特殊情况或者需要帮助,第一时间与我联系”。在小区执守的我冻得瑟瑟发抖,当我收到何院长信息的时候,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的眼眶湿润了,我感到无比温暖。我也心系院里的情况,随即向何院长询问。何院长告诉我,自全市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在院里,与一线职工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各岗位都有人值守,全院封闭管理,院里一切都好。何院长的话让我感觉无比的踏实和安全。


     其实,自2020年疫情出现开始,每一次当疫情悄悄靠近的时候,“儿福人”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儿福之爱的伟大。在当年武汉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儿童福利院里工作了三十年的何院长就带领一线员工在院内值守了42天,心里眼里早以把院里的孩子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为残弃儿童谋生存,为残弃儿童谋康复、谋教育,为毕业儿童谋就业,为就业儿童谋成家,为成家儿童谋发展。为了让孩子们生活的更有尊严,为了推动全院高质量发展,舍弃了很多。女儿生孩子他没顾上管,上小学的儿子需要辅导她没管。作为榆林市儿童福利院的大家长,每到关键时期,她总是舍小家顾大家,身先士卒守护着院里的职工和孩子,时间与辛苦换来的就是孩子们茁壮成长,就是见面时孩子们围在她身边,亲切的叫着“何妈妈”。

何院长陪院里孩子一起运动、跳绳

     在何院长和领导班子集体的言传身教下,全院工作人员将坚守转化成为一种习惯,护佑童心健康成为一种不舍的追求,把“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的工作理念刻在骨子里,忠诚担当,勇敢逆袭,用大爱守护着院里的儿童。一线保育员黄东艳每次都在封闭管理中自告奋勇,积极参与。尽管年龄已经不小,但是面对困难从不畏惧,倾心倾力。她说自己孩子大了,也没啥拖累,封闭管理多少天也没关系,让年轻人们回去照顾家庭,她照顾院里孩子。带班韩晶晶从事保育员工作快十年,有着丰富的育儿经验,孩子们亲切的称呼她为“晶晶妈妈”,对于这样的称呼她表示很自豪。刚刚新婚不久的她,封闭管理期间,舍小家为大家,执守在工作岗位。保育员张晓艳三个孩子留给老人照看,网课没人辅导,衣服没人洗,家里孩子连按时吃饭都很困难。虽有万般无奈她依然留在院里,她担心院里孩子们无聊,就组织保育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老鹰抓小鸡”、“瞎子摸鱼”“儿歌对战”、“故事大王”,让封闭在室内的大家热情高涨,欢声笑语,增添很多乐趣。检验科张建玲、黄瑞强在封控期间,恪尽职守,为院内职工孩子们采集核酸;葛宝林、李鹏、王朌等8名教师,24小时陪伴在孩子们身边,帮助58名学龄儿童完成线上学习,停课不停学,保障了孩子们不落下一节课;李锦慧、李爱芬、高欢等医护人员,用坚定的信念克服一次次的困难,成为孩子们的守护天使。“儿福人”们不仅仅追求让孩子们吃饱穿暖,还关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此次疫情中,院榆内有在社会普通学校就读的儿童被集中隔离。何院长第一时间组织社工科与市青少年社工协会组建儿童心理疏导群,在微信中,何院长对孩子们说 “不管你们身处在什么困难的环境下,阿姨和儿童福利院都是你们坚强的臂膀,我和你们一起与疫情战斗,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宝贝们加油”。社工主任方诗倩对儿童可能出现的恐慌、焦虑等情绪进行及时疏导,贴心的关怀、亲切的话语,让集中隔离的孩子们时时刻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榆林市儿童福利院中除了坚守在院内的干部职工,还有50余名和我一样的“儿福人”下沉在各个社区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总书记说“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要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干民政工作”。榆林市儿童福利院的“儿福人”,无论在怎样的岗位上,她们都以大爱精神,践行着“儿福人”的“菩萨事业”。